面對各種問題,一些企業開始想辦法進行自我保護。贊比西省的18個中國企業去年成立了一個商會,希望能夠抱團取暖。商會秘書長廖可介紹,商會定期召開會議,一方面出面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進行行業自律和規范,防止惡性競爭,還包括組織企業融入當地社會,據說每個月都要對當地社區進行捐款。但廖可認為,目前商會的力量還很有限,希望能擴大商會的規模和影響力,以便和政府對話時更有話語權。
除了各種外界因素,中國企業自身的問題也同樣不容忽視。多年從事中國企業走出去研究的專家介紹,很多企業習慣了遇到問題就給點小錢打發了事,久而久之就會變本加厲,反倒更加助長了不正之風。近年來國內木材市場的需求增加,中國企業不斷增多,實際上也打破了在非洲大陸原有的利益格局。有知情人士對記者說,很多西方人對非洲人進行教唆和慫恿,渲染中國人掠取資源,不斷激化中國人和當地人之間的矛盾。這些亂象也引起了中國企業自身的關注,一些中國商人也開始進行自我反省和約束,并期待著能夠攜起手來一起做些改變。
一位在莫桑比克投資十多年的中國木材商人認為,中莫雙方合作過去是民間層面的“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到了政府間對話的時候了,從頂層設計方面來規范企業行為才是現階段最為關鍵的。一方面,莫桑比克政府應設置投資企業門檻,提高行業集中度;另一方面,為了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和利用,應該對企業的造林更新有硬性要求,比如采伐一棵樹必須種植一棵樹,這樣有利于企業融入當地的社會發展,也能夠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聽說中莫兩國林業部門正在謀劃簽訂合作協議,很多中國企業對此表示期待,希望以此為契機,企業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
就在發稿前,記者收到了阿霞在微信上轉載的一個段子:“投身木材行業終身難睡、為了生計吃苦受累、拋家舍業愧對長輩、不在其中難知其味……”記者一看時間是莫桑比克的凌晨兩點多。或許對于更多個海外的中國木材商人來說,這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