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東,現任張家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材種鑒定與木材檢疫重點實驗室主任,23年來,他努力鉆研木材鑒定技術,為張家港成為全國最大的“進口闊葉材集散基地”付出了多年心血。他也因此成了國內知名木材鑒定專家。
我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進口木材是解決我國木材資源不足的主要渠道。進口的木材數量大、種類多、用途廣,但由于木材標準研制的落后,多年來僅有 GB/T 18107-2000《紅木》及GB/T18513-2001《中國主要進口木材名稱》兩項國家標準可用于作為木材鑒定的科學依據,無法滿足我國木材貿易、木制品加工生產的實際需求。
為解決我國木材行業內的實際困難,陳旭東結合自己多年來與進口木材打交道的工作經驗,經過多年的努力,在2007年創造性地完成了我國首套木材標準樣品的研制。在他的帶領下,實驗室的技術實力不斷增強,現已經成為全國各地檢驗檢疫局、海關、瀕危辦等執法部門的權威技術支撐。
除了做技術研究,陳旭東還做了很多技術服務。在陳旭東工作的23年里,他先后為市民解決消費糾紛30多起,涉及貨值400多萬元,為公安、法院、工商等也提供了大力的技術支撐。每年,陳旭東還會接待200多個中小學生參觀木材實驗室,讓他們學習木材知識、感悟木材文化、鑒賞木材藝術,傳遞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正能量。
在實驗室,他和一幫年輕人共事,他告訴這些年輕人,做研究要有定力,要耐得住寂寞,很多東西都需要慢慢的積累,目標放遠一些。木材研究行業需要長期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在技術上有所成就,就要有所犧牲,要利用休息時間,例如周末選一天時間,平時下班晚一些走,在這些時間中,沒有人打擾,可以安靜地做研究,往往是最有效率的。
陳旭東說,在科學研究上,要有一種堅守和一份癡心的精神狀態,還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更多地在科普教育、技術服務等領域有所作為,這樣才能讓技術的生命力綻放光彩。
網友留言評論